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有哪些影响?
某国有银行人士认为,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现有的商业模式仍以利差收入为主体,在利息受到政策限制而利差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存贷款规模越大利润越大,扩张规模成为机构发展的不二选择。而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投保金融机构将按存款规模缴纳保险费用,存款规模越大则缴纳的费用越高,存款成本提高,无疑对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规模形成一定约束。
另一方面,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下,储户可能会将存款转移至提供更高利率的银行,而银行在负债成本抬高的情况下会为追求高利润而过度投机,进而引发金融不稳定。上述人士强调,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尤其值得关注,这也是包括存款保险在内的任何保险所必须面对的“道德风险”问题。“可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会助推金融不稳定,但也会减少金融不稳定带来的伤害。”
对商业银行业绩影响不大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上缴保费。专家表示,保费金额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影响会很小。
业内人士介绍,存款保险费率通常以万分之一为单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是在银行体系运行比较平稳时期建立的,估计起步时的费率不必要太高,可通过一段时间的逐年收取,逐步积累存款保险基金。
这位人士表示:“假设一开始的平均存款保险费率为万分之二。同时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其利率是百分之三,那么金融机构缴纳的保费尚不足其利息支出的百分之一。再比如,与存款利率调整动辄影响资金成本0.25个百分点相比,以万分之一计算的存款保险费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存款保险制度如果实行差别费率,对于经营和风险管理情况较好的上市银行,其费率还会更低一些。经过近几年改革,银行资产质量、资本实力、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能够承受存款保险成本。”
从利润看,假设存款保险费率平均为万分之二,考虑到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收益率在1%左右,简单换算可以知道,存款保险费占利润的比例要低于2%。从利润增速看,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第一年会影响金融机构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但从次年开始这种效应将由于基数因素被消化。